索 引 号 11370900004341005H/2024-0025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组配分类 乡村振兴
山东宁阳“一村多策”破解治理难题

日期: 2024-05-12 来源: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请住户自行定期清理沉淀池内杂物,不向排水设施投放易堵塞的杂物;请自觉爱护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都贴着一张“宁阳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户”的绿色标识牌,标明了治理年度、监督电话、管护须知等内容。

记者注意到,每处标识牌的下方,都有一个油污隔离井,住户可自行打开井盖,定期检查沉淀池通水状况,及时打捞杂物,确保生活污水收集管线畅通。如今,这已成了许多村民记在心里的“大事”。

“搞这个生活污水治理,是个大好事,我们必须得支持!以前家家户户的脏水都顺着阳沟流出来了,黑乎乎的不好看还有臭味,一下雨,都冲到村两头的河沟子里了。现在好了,雨水往外流,污水进管道,你看这院里、街上,多干净!”大伯集村村民戴圣民乐呵呵地说。

东疏镇大伯集村支部书记郜建国向记者介绍,大伯集村是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所在地、淮海战役构想策源地,2021年6月被授予“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

近年来,宁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挖掘,投资2.4亿元,实施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国防教育基地项目。根据项目规划,在大伯集村西南片区划出核心区,将该片的场馆建设、供电、供水及污水治理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施工。

以此为契机,东疏镇主动作为,积极与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宁阳分局(以下简称宁阳分局)、项目指挥部、大伯集村进行对接,对大伯集村采取核心区建站、雨污分离集中拉运、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3种综合治理模式,推动全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根据村庄巷道原有管网布局、村民实际居住情况以及下一步的整体规划,我们确立了‘一村三模式’设计方案,将全村划分为4个片区,其中在核心区建设污水处理站;中心街北部片区借助新修建的雨水排水管网进行收集,在末端分流汇入核心区污水处理站;其余2片区实行雨污分离、收集池集中拉运处理;部分居住分散,常年仅1-2位年长者居住的采取就地就近资源利用方式处理。”东疏镇环保办主任付泽华对记者说。

通过治理,大伯集村生活污水直排、污水横流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庄环境面貌有了极大改善。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聚焦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宁阳分局坚持全方位联动、全链条履责、全过程督考,下大力气、因地制宜,持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努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让农村水变清净、塘归清澈,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宁阳分局副局长陈鹏介绍,为及时破解治理难题,宁阳分局召开全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动员会、进度推进会,制定治理规划和阶段性计划,做到符合村情、点上发力、干有方向。探索线上集结治理模式,实行一村多策,引领镇街驻地或有条件的村庄、偏远小型山区村根据村庄条件采取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收集拉运等灵活的差异化治理模式。面上做好结合文章,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专项债等资金,着力解决治理资金短缺的问题,缓解乡镇压力。

截至目前,宁阳县已基本完成整县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乡村“颜值”有效提升,为维护南四湖流域生态安全、深化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