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理念,推动全市工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市生态环境局立足岗位职责和实际,选取几家环保产业中的骨干企业,采用线上调研的方式,摸排我市环保产业基本情况,分析了环保产业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背景下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我市环保产业下一步发展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爱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及工程承包等新兴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
自2021年起,我市对环保产业开展了调查和统计,目前我市共有环保企业94家。根据经营领域分类,环保制造领域7家,环境服务领域64家,资源综合利用领域24家,生态领域1家,清洁生产领域2家;根据服务类别分类,环境与生态监测检测34家,生态保护1家,环境治理28家,其他环境服务7家;根据地域分类,东平县24家,肥城市19家,宁阳县17家,岱岳区12家,新泰市12家,高新区10家,泰山区、泰山景区均无环保企业;依据调查和统计结果,2021年末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共计369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67人,本科学历733人,专科学历1364人。
二、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在环保热度及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市环保产业发展快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来说,泰安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环保设计、产品制造、施工、运维等环节脱节,环保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水环保产业发展相对较好,但大气、土壤、固废等产业发展偏弱,门类分散,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较低,缺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与发达地市相比,没有优势产业,在全国、全省知名度低,缺乏骨干龙头企业。
(一)环保产业总体偏弱。一是环保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小微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小,生产产值不高;二是环保服务企业民生保障类占比偏多,我市环保服务企业多为污水处理、机动车检测、垃圾焚烧发电等民生相关企业;三是环保制造业、资源综合利用业起步较晚,规模小,不能形成集群效应,高端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四是生态、清洁类生产企业规模小。
(二)环境服务业小、散、不聚集。一是环保科研设计与咨询机构。泰安市虽高校较多,研究、设计、咨询单位数量较多,基础较好,但专业分散、不聚集,没有发挥产学研优势,环保科研设计与咨询机构在全省影响较小;二是第三方环保设施运维服务企业方面,企业数量偏少,并存在散、弱的问题,综合实力不强,不少政府运维项目由外省、外市公司承担;三是环保检测服务类企业数量不多,规模较小、实力偏弱,在市场中呈现恶性竞争态势,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情况屡禁不止。
(三)运维服务不专业。现在政府或者生产企业投资建设的环保设备设施,由于政府和企业没有专业的运维队伍,很多需要专业化第三方队伍进行运营维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鼓励政府、企业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对污染治理结果进行监督的第三方治理新模式。但总体看,我市运维专业领域的技术较为迟滞,致使设备设施运行不达标、不运行,造成设备设施浪费、损坏。
(四)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环保行业是需要专业技术做支持的领域,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是环保公司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近年来,第三方环境监测运维领域确实乱象频仍,作为我国提升环境治理水平重要举措的第三方监测运维服务机构,其角色也处于一个界定模糊、身份尴尬的状态。夹在政府和排污企业之间的第三方环境监测运维方,如何在“三角”关系中找到自己定位并实现良性的运转,也是业内正在探讨和摸索的一个重要议题。目前环保行业存在一些非环境专业人士运行的公司,为了追求利润,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只是照抄方案,恶意降低价格抢市场,未能切合实际解决问题,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五)人才不足。由于环保产业起步晚,加之近几年疫情原因、规模原因、地域原因等,致使泰安环保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偏弱,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市场化的供需对接、技术评估、技术咨询等服务平台较少,招聘人才难,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下一步建议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我市循环经济总牵头为市发改委部门,节能环保牵头部门为市能源局(节能环保专班)、发改委等部门,需要形成一个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健全生态环保产业推进机制,完善扶持政策,制定推进措施,加强供需对接,加快释放市场需求潜力。
(二)成立泰安市环保产业链。从市政府层面设立专班,专题研究建立产业链、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骨干环保企业等聚焦发展,把环保产业建成泰安骨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可以学习借鉴江苏宜兴环保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逐步发展大气、水、土等污染治理,我市山东大禹集团水产业链发展模式取得较快发展;强化环保产品设备制造、工程、咨询、监测等企业发展力度,促进生态环保产业健康良性快速发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三)强化政策扶持。从财政、科技、融资、监管、企业混改等方面研究支持环保企业发展的政策。继续推进环保制造业发展,鼓励企业努力建设产、学、研新型机构,研发高品位、高科技含量的节能环保设备,节能减排新工艺,为我市新型工业化发展助力,为促进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做贡献。全面发展环境服务业,不断拓宽环境服务业发展领域,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改善环境服务模式,拓宽环境服务市场,提高环境服务企业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单一环境服务模式,引导环境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提倡工业园区、重点排污单位引进环境医院、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服务模式,通过环保管家服务为企业输出一站式、全方位的环保托管服务,统筹解决企业环境问题,切实提升生态环保工作水平。加大资源综合利用业发展,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物质的闭路循环和梯级利用,使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促进经济循环发展。壮大清洁生产产业,充分发挥清洁生产污染减量的作用,倒逼清洁原料、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彻底转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污理念。推进生态产业发展,我市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
(四)创建具有泰安特色的环保产业品牌。比如“泰山水”的品牌,对泰山水环境、泰山水产品、泰山水产业、泰山水环保、泰山水科技、泰山水文化等“泰山五水”进行探讨、研究、设计、注册,把“泰山水”、“泰山茶”等做成泰山的姊妹品牌,像泰山一样响彻国内外,树立泰安“山水”城市形象。
(五)推行环境医院、环保管家等第三方服务模式。大力培育环境治理、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等第三方专业公司。通过开展环保管家服务模式试点,创新环境治理模式,探索一站式、定制化的环保服务。创新机制,促进专业技术服务和监管机制的有机结合。让专业队伍运维政府、园区、企业环保等设施。做好省级“环境医院”、“环保管家”创建,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排查、风险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重点难点方面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为生态环境保护重大事项和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让企业从“环保投资大、回报低,不专业,效果差”的态势中跳出。培育环保服务产业的大发展,使环保产业成为泰安的骨干、特色产业。
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把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作为赢得城市竞争的关键。坚持以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零碳化为主攻方向。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立足实际,紧扣新时代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和我市战略定位,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壮大,为构建新型工业化强市战略新格局贡献力量。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
2022年10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