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不少企业在自动监控设施及数据上弄虚作假,试图逃避生态环境部门的监管。为进一步提高警示作用,现整理第二批污染源自动监控弄虚作假违法案例。
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
案情简介:2020年4月26日,执法人员对某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烟气自动监测设备烟尘仪接受镜片上贴有黑色绝缘胶布。执法人员调阅该公司自动监控历史数据发现,工控机界面显示4月26日12时36分前,颗粒物浓度自动监测数据(实测值)始终保持在2.0mg/m3以下,12时37分为7.56 mg/m3,12时38分后始终保持在13mg/m3以上。经调查,确定该公司为逃避监管干扰自动监测设备而故意粘贴黑色绝缘胶布,并于检查当日12时36分将其揭除,导致自动监测数据失真。
处理结果: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四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当地生态环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的规定,责令该公司改正上述环境违法行为、停产整治,并处罚款1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和《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行政拘留10日。
某热电公司干扰自动监测设备正常运行案件
案情简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审核,发现某热电有限公司S02数据夜间明显低于白天,并且较长时间数据保持不变,怀疑存在弄虚作假行为。2021年2月5日,监控中心对该企业进行独立调查,发现在调查人员进厂后S02数据大幅升高,排放浓度为550mg/m3超标1.75倍。调阅工控机参数记录,发现在调查人员进站房前一分钟,S02量程刚由300mg/m3修改为正常值1000mg/m3致使S02数据突变。进一步检查发现,在此之前有多次修改量程记录,企业通过设定量程上限,干扰了自动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处理结果:调查组现场责令企业立即改正监测参数,并要求限期清除自动监测设备造假功能;省环保厅对企业罚款5万元,并要求在确保居民供暖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生产负荷,确保达标排放。按环保厅、公安厅联勤联动工作机制,调查组现场向当地公安局移交了相关证据,公安机关对企业环保主任实施了行政拘留10天的处罚。
某纸业有限公司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案
案情简介:2020年5月8日,执法人员通过自动监控数据平台发现某纸业有限公司自动监测数据异常。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正在生产,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正在排放废水,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头被插入一个铁桶内,以水管连接自来水龙头将自来水接入铁桶,使自动监测设备抽取铁桶内自来水采样监测。经调查核实,该公司污水处理负责人为防止自动监测数据超标,将自动监测设备采样头移到铁桶内,实施了以上造假行为。
处理结果: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第四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当地生态环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三)项的规定和《某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对该公司处罚款30万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和《行政主管部门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暂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该公司污水处理负责人行政拘留6日。
某纸业有限公司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案
案情简介:2020年7月23日,某市生态环境局对某纸业有限公司开展专项检查,该公司正在生产,污水处理站正在运行,废水总排口和雨水排放口正在排水。执法人员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化学需氧量和总氮自动监测设备分析仪采样管与采样泵后取样管路断开,被分别插入玻璃烧杯和塑料量杯内液体液面以下,采集经清水稀释后的废水固定样进行数据分析并上传至国发平台。经第三方监测单位现场取样监测,该公司污水处理总排口出水化学需氧量浓度为320mg/L,超过其排污许可证规定的许可排放浓度限值(化学需氧量300mg/L);雨水排放口出水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氮均超过《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规定的限值。经调查核实,该公司制浆主管为使化学需氧量、总氮的自动监测数据达标,多次伙同该公司污水处理设施维护人员实施了以上造假行为。
处理结果: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当地生态环境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二条第(二)项、第八十三条第(二)项和第(三)项及《某省环境保护厅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责令该公司立即改正违法行为,并处罚款87万元。鉴于该公司行为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将该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该公司3名责任人被刑事拘留,现该案件已进入法院审理阶段。